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史经历了职业化和专业化过程:从过去个别科学家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一个专业;从学科史研究发展成为对科学的历史进行整体考察的综合史研究,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从1900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巴黎召开,到1912年萨顿创办至今被认为在科学史领域最有影响、最权威的杂志《爱西斯》,再到1923年辛格在伦敦大学创设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系;从1924年美国成立的国际性科学史学会,到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宣告成立,再到1955年首届科学史终身成就奖萨顿奖章的颁发,科学史拥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组织、专业出版物和奖励系统,成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研究领域。现在,全世界科学史的专门研究机构已达数百个,欧美所有著名大学几乎都设立了科学史专业或研究生培养计划,有上百所大学授予科学史的博士学位,重要的专业学术期刊有数十种,每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达数千部(篇)。
但是,由于科学史已经成为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的学科,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权威论著都是为从事本专业乃至某一专题的学者而写的,这对科学史感兴趣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障碍。有鉴于此,乔治·巴萨拉和威廉·科尔曼历时近30年精心编辑了《剑桥科学史丛书》。出于同样的目的,任定成(北京大学)和龚少明(复旦大学)主持翻译了《剑桥科学史丛书》的全部11部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剑桥科学史丛书》基本上反映了二战以来西方科学史研究的重大成就和发展脉络。全套丛书的内容描绘出了西方科学传统的全貌。《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格兰特)揭示了欧洲吸收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过程以及亚里士多德思想在中世纪后期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狄博斯)揭示炼金术和化学对近代科学和医学发展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建构》(韦斯特福尔)向人们阐明科学革命时期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与机械论哲学共同影响了近代科学的建立;《科学与启蒙运动》(汉金斯)揭示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近代科学发展方向的影响;《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哈曼)通过分析物理学理论中的能量、力和物质这些核心概念涵义的演变,来揭示现代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之间的“在观念上的连续性”;《19世纪的生物学和人学》(科尔曼)通过分析19世纪解剖学家、组织学家和胚胎学家关注的生命体形态、进化论者关注的转型所存在的缺陷,指出生理学家以实验手段为基础的功能方法是19世纪末生物学发展方向,揭示了生物学从“描述性和历史性”方法向实验性和解释性方法的转变;《19世纪医学科学史》(拜纳姆)揭示了现代医学是19世纪社会的产物;《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艾伦)向人们展示新一代生物学家对达尔文进化论占统治时期的生物学观念和方法进行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过程和及其思想、方法的发展过程;《技术发展简史》(巴萨拉)通过多样性、需求和技术进化三大主题,并结合技术史上的一些重大进展,揭示了技术发展理论;《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格雷厄姆)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与苏联的科学和科学机构,在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作用下是如何运行的;《科学与宗教》(布鲁克)指出,无论是认为科学与宗教和谐的著作,还是认为两者相冲突的著作都是按照先入之见建构的,必须超越这种束缚结合具体的科学事件来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剑桥科学史丛书》的主编和作者都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他们或者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的院士,或者是国际科学史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其中有4部著作的作者是萨顿奖章得主(理查德·韦斯特福尔(1985)、爱德华·格兰特(1992)、艾伦·狄博斯(1994)、托马斯·汉金斯(1998))。作者雄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使得他们的著作扎实、严谨但不烦琐、累赘,书中充满着富有启发的真知灼见但行文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丛书各卷书末都附有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并且进行了简要的评介,为希望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读者指出了门径。该丛书既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一套高水准的参考书,又是一般读者了解科学文化发展的指南。